专业特色
生物技术中心成立于2005年,传承自原真菌教研室,发展历史悠久,至今形成了菌根生物学、分子生态学、代谢工程技术、发酵生物技术教研室,生药学专业下,发展出特色研究方向,涵盖中药材种植、病害防治、药食物质研发、药用真菌栽培、植物-微生物互作等相关研究,并开设药用菌根生物学,药用菌物学等课程,形成以生药学为基础,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综合科研与教学中心。
研究方向
1、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; 2、药用植物菌根生物学基础与应用;3、药用真菌资源、栽培与育种;4、药用植物病害及土壤生态;5、药用植物-微生物互作。
科研水平
生物技术中心在药用植物菌根生物学、功能基因鉴定、药用真菌及药用植物病原学等方面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,涌现出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、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、全球药学2%Top学者(2020)等学术专家。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,努力践行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,先后在陕西、山西、云南、安徽、浙江等偏远山区,推广示范天麻、灵芝育种及规范化栽培、石斛和金线莲菌根栽培技术、猪苓资源再生关键技术,在药食两用大品种优质罗汉果栽培技术、西洋参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。
重大课题
生物技术中心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,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约40项,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各1项,此外还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累计经费近4000万元;目前主持国家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。
发表文章及科研成果
主持编写专著20余部,包括《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学》、《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》、《中药材生产技术》等,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20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超过200篇。
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级等重要奖项10余项。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。培育出罗汉果、青蒿、千斤拔、肾茶等中药材新品种20多个,参与制定国际ISO、国家、行业及地方标准30余项。
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
中心现有职工19名,含博士生导师5名,硕士生导师7名。本中心拥有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、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百名优秀发明家等,多名导师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、“凤凰计划”引进人才、“协和新星”、北京市及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几十年来,先后培养硕士、博士毕业生100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