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药物分析学

药物分析学

2016年11月18日

分析中心现有正式科研人员6人,均为高级职称,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。博士生导师1人,硕士生导师4人,40岁以下科研人员3人,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,具有高职称、高学历和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师科研队伍。

该中心秉承严谨求实、大胆创新的科研态度,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质量和安全性评价研究,采用现代科学技术,开发新型分析手段,开展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质量分析、外源性有毒有害污染物(真菌毒素、农残、重金属等)的检测及防控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(1)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建立;(2)中药与天然药物质量评价及标准研究;(3)中药与天然药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分析方法的开发;(4)中药与天然药物中毒性物质控制技术与限量标准研究。

在科研方面,该中心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、教育部、中医药管理局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经贸部项目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、北京市自然基金、《中国药典》、《卫生部部颁标准》、新药研制和开发等4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。先后在国内外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、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、Bioresource Technology、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、Trac-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、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、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、Analytica Chimica Acta、Food Chemistry、Sensors and Actuators B: Chemistry、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、Food Control、《药学学报》、《中国中药杂志》、《药物分析杂志》、《分析化学》等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,发布国际ISO标准3项和团体标准4项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。已培养博士后3人,硕士、博士研究生40余人,联合培养研究生100余人,其中1名研究生获得协和校长奖,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、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、协和优秀毕业论文等。在教学方面,该中心正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《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》课程,主编了协和研究生《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》教材,该课程面向全院硕博士研究生,于2013年9月正式开课,已完成对347名硕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。在仪器配备方面,该中心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、制备液相色谱仪、超高效液相色谱仪、扫描电化学工作站等,并负责管理液质联用仪、气质联用仪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等,以保证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
在主要成绩方面,该中心:(1)针对不同来源、不同药用部位、不同基质的中药材,采用GC-MS/MS、UFLC-MS/MS、(HPLC)-ICP-MS仪器方法建立了中药中真菌毒素、农残、重金属形态和价态、内源性毒性物质的分析检测研究创新平台。(2)针对中药中真菌毒素、农药残留、重金属与有害元素、内源性毒性物质等快检专属性差、灵敏度低等难题,自主研发系列高效的黄曲霉毒素、赭曲霉毒素、毒死蜱、雷公藤甲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单克隆抗体,开发了基于适配体、纳米发光材料等的增敏技术 10 余项,为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、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。(3)开展真菌毒素与其隐蔽型毒素的毒理学和毒理机制研究,为限量标准制定奠定基础。(4)基于元素组学、代谢组学、化学计量学等并结合智能学习,研究建立道地药材快速判别与品质评价技术体系。